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,大学专业排名和评级成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大学及专业的重要参考。2025年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成就,再次成为众多学子关注的焦点。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,并附上各专业的评级,帮助未来的大学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
一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评级排名最高的专业有应用气象学、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、大气科学、虚拟现实技术,专业评级为A+级。这些专业当之无愧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。下面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完整排名及评级
专业名 | 全国 排名 |
专业 评级 |
---|---|---|
应用气象学 | 1 | A+ |
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| 1 | A+ |
大气科学 | 2 | A+ |
虚拟现实技术 | 2 | A+ |
医学信息工程 | 6 | A |
环境科学 | 15 | A |
应用统计学 | 16 | A |
电子信息工程 | 22 | A |
物联网工程 | 22 | A |
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| 23 | A |
通信工程 | 35 | A |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 51 | A |
人工智能 | 54 | A |
软件工程 | 56 | A |
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| 3 | B+ |
医疗保险 | 5 | B+ |
应急管理 | 6 | B+ |
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| 12 | B+ |
环境生态工程 | 13 | B+ |
遥感科学与技术 | 18 | B+ |
测绘工程 | 19 | B+ |
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| 24 | B+ |
地理信息科学 | 29 | B+ |
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| 33 | B+ |
网络空间安全 | 37 | B+ |
金融工程 | 39 | B+ |
地理科学 | 40 | B+ |
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| 40 | B+ |
翻译 | 41 | B+ |
数字经济 | 48 | B+ |
信息与计算科学 | 51 | B+ |
机器人工程 | 58 | B+ |
环境工程 | 59 | B+ |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| 61 | B+ |
人力资源管理 | 63 | B+ |
汉语国际教育 | 66 | B+ |
机械电子工程 | 66 | B+ |
自动化 | 68 | B+ |
财务管理 | 73 | B+ |
数学与应用数学 | 93 | B+ |
日语 | 98 | B+ |
汉语言文学 | 111 | B+ |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| 116 | B+ |
会计学 | 128 | B+ |
国际经济与贸易 | 131 | B+ |
英语 | 161 | B+ |
海洋资源与环境 | 7 | B |
精算学 | 9 | B |
智慧水利 | 9 | B |
海洋技术 | 13 | B |
海洋科学 | 15 | B |
信息工程 | 17 | B |
智慧农业 | 18 | B |
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| 37 | B |
信息安全 | 37 | B |
保险学 | 43 | B |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| 45 | B |
安全工程 | 48 | B |
电子科学与技术 | 51 | B |
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| 53 | B |
经济统计学 | 59 | B |
测控技术与仪器 | 60 | B |
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| 69 | B |
思想政治教育 | 89 | B |
公共事业管理 | 98 | B |
行政管理 | 102 | B |
物理学 | 118 | B |
应用化学 | 162 | B |
法学 | 194 | B |
附:专业排名评级说明
本文中所呈现的专业排名信息基于 ABC中国大学专业排名。ABC中国大学专业排名,作为ABC排名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高校层、学科层、专业层三个层面的综合排名,排名结果体现专业点在院校中的竞争力,为升学择校及专业建设提供重要参考。以下是各评级说明:
S级 :前%2
A+级 :前%2
A级 :前10%
B+级 :前25%
B级 :前50%
二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开设112个专业,37个专业门类。以上是各专业门类包含专业:
中国语言文学类(本):汉语国际教育、汉语言文学、汉语言文学(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汉语言文学(师范类)。
仪器类(本):测控技术与仪器。
公共管理类(本):行政管理。
化学类(本):化学(师范类)、应用化学、应用化学(中外合作办学)。
土木类(本):给排水科学与工程。
地球物理学类(本):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。
地理科学类(本):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地理信息科学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地理信息科学(中外合作办学)、地理科学类、地理科学(师范类)、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外国语言文学类(本):日语、翻译、英语、英语(师范类)。
大气科学类(本):大气科学类、大气科学(中外合作办学)、大气科学(拔尖学生培养基地)、应用气象学、气象技术与工程。
安全科学与工程类(本):安全工程。
工商管理类(本):工商管理类、财务管理(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戏剧与影视学类(本):动画。
数学类(本):信息与计算科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(中外合作办学)、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类)、数学与应用数学(省拔尖学生培养基地)。
机械类(本):机械电子工程。
材料类(本):材料物理。
植物生产类(本):智慧农业。
水利类(本):智慧水利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。
法学类(本):法学、法学(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测绘类(本):地理空间信息工程、测绘工程、遥感科学与技术、遥感科学与技术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海洋科学类(本):海洋科学类、海洋科学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物流管理与工程类(本):供应链管理、供应链管理(与江苏京迅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培养)、物流管理。
物理学类(本):应用物理学、物理学(师范类)。
环境科学与工程类(本):环境工程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环境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、环境生态工程、环境科学与工程类、环境科学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生物科学类(本):生态学、生态学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电子信息类(本):人工智能(“十四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)、人工智能(中外合作办学)、人工智能(产业拔尖班)、人工智能(人工智能+大气科学)(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)、信息工程、信息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、医学信息工程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电子信息类、电子科学与技术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通信工程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通信工程(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)。
电气类(本):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(与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)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(中外合作办学)。
管理科学与工程类(本):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、应急管理(与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)、应急管理(应急管理+环境工程)(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)。
经济与贸易类(本):国际经济与贸易、国际经济与贸易(中外合作办学)。
经济学类(本):数字经济、经济统计学。
统计学类(本):应用统计学。
美术学类(本):美术学(师范)。
自动化类(本):机器人工程、自动化。
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(本):农业资源与环境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。
计算机类(本):信息安全(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)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(中外合作办学)、物联网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、网络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与腾讯云计算(北京)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养)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师范类)、计算机类、软件工程、软件工程(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软件工程(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)、软件工程(中外合作办学)。
设计学类(本):数字媒体艺术、数字媒体艺术(中外合作办学)、环境设计、艺术与科技。
金融学类(本):保险学(产教融合班)、金融工程、金融工程(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)、金融工程(金融工程+信息安全)(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)。
马克思主义理论类(本):思想政治教育(师范)。